刚做完冠脉支架手术仅8天的65岁老人冀先生,还没从抢救的余悸中缓过劲,就遭遇一场噩梦。一对夫妻不牵狗绳强闯他管理的小院,争执间他被推搡、辱骂,更被狗咬伤,脆弱的心脏当场出问题,紧急就医。可即便手握监控和诊断证明,他报警、复议全遭拒绝,加害人至今逍遥法外,花甲老人的权益维护之路为何难如登天?
(出院证明,冀先生提供)
事件回顾:刚出院遇闯院,老人身心受创
2025年5月15日,距冀先生因急性心梗出院仅8天,身体尚处恢复期。当天,赵某、高某平夫妻牵未拴绳的狗,执意闯入院内。面对围挡,二人称“有权利进”,不听冀先生“需按程序处理”的解释,还放话“谁都可以拆,谁都可以走”,甚至直接动手强拆围栏,一把拽住围挡的网子就往外扯,嘴里喊着“我给你拆了!”
争执中,冀先生开门想继续沟通,狗突然窜入院内,因妻子曾被狗咬伤,他上前驱赶,高某平却趁机冲上来,用胳膊肘狠狠怼在冀先生身上,赵某以“拉架”为名推搡胸口左侧,此处正是刚做支架手术的关键区域!冀先生疼得直皱眉,有严重心脏病的他当场倒地,还没缓过劲,高某平又在一旁拉拉扯扯,混乱中,狗还咬伤冀先生右小腿,取药服用后立即报警。
(监控截图,冀先生提供)
(监控截图,冀先生提供)
(监控截图,冀先生提供)
(监控截图,冀先生提供)
果园派出所出警后,仅带离赵某,高某平及狗仍留原地。冀先生被120送医,当晚稍稳定后强撑去做笔录。医院诊断显示,他胸部挫伤、右小腿犬咬伤,伴心脏并发症,肋骨或有隐匿性骨折,需静养1个月并注射狂犬疫苗。而冀先生与这对夫妻此前毫无交集。
(涉事者照片,冀先生提供)
(门诊病历,冀先生提供)
维权伊始:派出所不予立案,老人质疑“偏袒”
住院期间,果园派出所多次电话要求冀先生配合,即便他说明仍在恢复期、已做过笔录,派出所仍坚持让他再去所里,令他倍感“诉求不被重视”。几天后,冀先生询问立案进展,得到“无法立案”答复。在他强烈要求下,派出所才出具《行政案件不予立案告知书》,理由是“不属于管辖范围”。
(行政案件不予立案告知书,冀先生提供)
冀先生无法接受,他认为赵某、高某平的行为违反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规定公然侮辱可拘留或罚款,第43条明确殴打六十周岁以上公民应从重处罚。他的监控能清晰记录辱骂、推搡、纵狗咬伤的全过程,自己65岁也符合“从重”情形。可派出所不仅没处罚涉事者,连他提出的伤情鉴定申请都没回应。更让他心寒的是,相关人员还提过“涉事人员身份不简单”,这让他更怀疑派出所偏袒。
复议之路:市里维持原决定,证据认定存争议
5月23日,冀先生向唐山市里提行政复议,请求撤销不予立案决定,责令派出所立案。市里5月26日受理,可复议过程满是波折:冀先生两次咨询进展,都遭遇工作人员恶劣态度,复议决定书还延迟近四天送达。
7月23日,市里作出决定,维持派出所不予立案,理由是“无证据证明涉事者违法”,还称派出所处置合规。冀先生完全不认可此决定,监控能证推搡、犬咬,诊断书能证伤情,两者相互印证,“无证据”的认定根本不符合事实。而且按规定,复议案件最长60天办结,该案明显超期,流程本就不规范。
(行政复议决定书,冀先生提供)
(行政复议决定书,冀先生提供)
后续进展:调解无果,老人坚持诉讼讨公道
复议失败后,冀先生没放弃,向地方上级单位反映。之后,果园派出所熊队长介入,两次上门并提出调解,冀先生同意了。可调解当天,赵某、高某平全程只关心“狗怎么样了”,对冀先生提出的赔偿医疗费、裤子损失、追究法律责任等合理诉求,完全不回应。双方分歧太大,调解彻底失败。
8月,冀先生向法院提行政诉讼,将派出所和市里列为共同被告。他申请播放完整监控,对比派出所“无证据”结论;还要求调取接警录像,核实民警是否看了视频。
冀先生认为,自己因被打诱发心脏病、被狗咬需打疫苗,可派出所没按《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》第64条启动伤情鉴定,也没固定医学证据。而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3条(殴打造成伤害需鉴定)、第90条(故意伤害案必须调查),派出所本应依法调查。冀先生提交急诊记录、疫苗凭证,足以证明伤害存在。此外,他还提出派出所可能隐匿证据,依据《行政诉讼法》第34条,可责令被告举证还原真相。
期待司法公正:为弱者撑腰,让法治照亮维权路
冀先生的诉求很简单:撤销派出所和市里的决定书;责令派出所立案处理;赔偿医疗费(胸部挫伤、犬咬伤、心脏病复发)和精神损失费;督促公安按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处罚涉事者赵某、高某平。
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。冀先生年事已高,身体本就不好,经历这一切后更差。他不懂复杂权力关系,只知道被咬伤的腿、做手术的胸口还在疼;他不擅长争辩,只攥着监控和诊断书,一遍遍问:“为什么受伤害的人,想要维护自身权益这么难?”
我们期待法院给出公正答案,为冀先生讨回公道,更要让普通人相信:再难的困境,法治光芒也该穿透阴霾。毕竟法律的尊严,不仅体现在保护弱者、公正对待每一个案件上,更在于让每一个遭遇不公的人,都能在维权路上看到希望,让公平正义真正可感、可触、可及。
